Tuesday, December 13, 2011

Vocabularies to Hong Kong Today

After a long break, it is good to come back to valuable vocabulairies.


Chief Executive
行政長官
Electoral system
選舉制度
Core values
核心價值
Governance
 政府管治
Voting rights
選舉權
Interest group
利益團體
Individual rights
個人權利
Political party
政黨
Quality of citizen
公民素質
Legitimacty
認受性
Multiple voices
多元化聲音



Indigenous inhabitant in the New Territories
新界原居民
Heung Yee Kuk
鄉議局
Conflict resolution
化解衝突
Rights defence
維權
Social justice
社會公義
Declared monument
 法定古蹟
Collective memories
集體回憶
Sense of belonging
歸屬感
Heritage
承傳
Traditional custom
傳統習俗
Demand
訴求



Consumerism
消費主義
Social responsibility
社會責任
Social morality
社會公德
Polluter-pays Principle
污染者自付原則



Aging population
人口老化
Quality of life
生活素質
Social security
社會保障
Booth
攤檔
Hawker
小販
Sanitary condition
衞生環境

Sunday, November 6, 2011

物競天擇 - 變色龍

一連幾個星期都是沉重的話題, 今次換較為輕鬆的一個.

我故意把 IPad 的畫布換成變色龍, 讓一直以來怕蛇的女生嚇一跳.

意想不到的是, 她們都說: "有趣, 好玩!"

世事就是這樣, 難以預測.


有沒有想過, 為甚麼變色龍可以改變顏色?

變色龍 (Chameleon) 與蚚蜴屬遠房親戚.  主要分佈於非洲東部馬達加斯加.

牠皮膚被顆粒狀鱗覆蓋, 帶有多種色素細胞,

藉著伸縮, 可以改變身體顏色, 躲避敵人.

也有一些用作表達情緒, 贏得美人歸時就會變得鮮艷.

這一點, 和人類真的很相似.

Saturday, October 29, 2011

覆 Miss Marc

上星期的主題, prcool 想多瞭解從悅悅慘案中, 途人的冷漠原因.

首先最簡單直接的, 就是欠缺了上星期介紹的兩大道德教育.


而比較近期的話, 就要提提一件在內地頗為轟動的 "彭宇案"

2007年南京, 一位自稱做好事的彭某,

下車後, 把跌坐在地的65歲長者徐女士送入醫院.

4個月後, 徐女士入稟法庭, 要求向彭宇追討意外賠償.

一審時, 一位與彭宇救援的證人,

力證未見彭宇推跌徐女士, 但法官不予採納.

結果是法官以 "彭宇自認是第一個下車的人, 從常理分析, 他與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較大", 判令徐女士勝訴.

此案一開, 法界幾乎一致認為判決犯上邏輯錯誤.

可惜上訴二審期間, 在當局大力協調下, 達成和解.

案情至此, 證明好心人需要賠上法律責任.


回到今次的悅悅的事件, 不忍看到小女孩受傷的第19位途人

也被網民指責為 "要出名", "想炒作", "爭取宣傳" 等惡名.

在各種壓力之下, 我們還會有 "愛鄰舍如同自己" 的人嗎?


引用魯迅先生捨棄修讀醫學, 改寫文學時的話:

"中國人所需要的, 並非治療體格上的病, 而是心靈上的藥."


Saturday, October 22, 2011

給悅悅祝福

先看幾則來自不同地方的報導.

英國廣播電台 (BBC)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sia-pacific-15331773

日本朝日新聞社
http://www.asahi.com/english/TKY201110200397.html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CNN)
http://edition.cnn.com/2011/10/20/world/asia/china-toddler-dead/index.html

今次走向世界的新聞總共有20位主角, 分別是2位司機, 和18位過路人.


上面的內容不再重複, 反而想介紹的是遠古的聖賢書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無辭讓之心非人也,
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孫丑上》
【語譯】 如果沒有惻隱之心,簡直不是人;如果沒有廉恥之心,簡直不是人;如果沒有謙讓之心,簡直不是人;如果沒有是非之心,也簡直不是人!


不如, 再看看來自西方的指導,
“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
節錄自聖經路加福音10:30-35, 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 
http://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glb.php?GLID=05401

有地位的祭司, 利未人都見死不救, 反而一直被欺壓的撒利亞人, 會懂得關心別人.


求學問, 增進知識, 要充實自己, 目的就是要取得更好的成就.

但無論將來的成就如何, 請不要忘記良知.

向遠方的悅悅送上祝福

Sunday, October 16, 2011

從通識角度看施政報告

平日多接觸時事新聞, 解讀施政報告就不會覺得困難.

作為課堂外的補充資料, 特別記下學生們不太理解的部份.


在施政報告發放之前, 為甚麼房屋政策是最關心的問題?
除了因為香港屬於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擠逼城巿以外,

就是要留意政府一貫實行着高地價政策.

要理解高地價政策, 就要留意房屋問題上是兩大持份者.
1. 業主 -
多為中產階層, 雖然收入不低,
但為支付樓貸供款而每日苦苦支撐. 
如果推倒樓價的話, 就可能一夜之間成為負資產.

2. 期待成為業主的草根階層 -
這一組比較容易理解. 但要留意,
如果樓價長時間處低水平的話, 這階層人士也會裹足不前.



青年宿舍的用處
這項政策看來有點莫名其妙,

剛畢業的年輕人一般都明白, 短時間內就能夠興家立業屬癡人說夢.

政府為甚麼要滿足 "尋找私人空間", 這項奢侈的要求?


仔細理解一下, 選擇離開父母獨立居住, 還有其他原因.

例如住處距離工作地點 (巿區) 太遠,

即使政府提供交通津貼, 每日花在車船的時間依然很長.

作為一個努力事業的年輕人, 不如多花點時間在進修, 或爭取工作表現為上.

可惜巿區的租金昂貴 (例如: 劏房), 年輕人被逼成為 "月光族" (每月花光薪水)

長此下去, 實非香港之福.

看到這一點, 就可以明白何解透過志願機構實現的此項政策.

Sunday, October 9, 2011

情緒病 (Mood Disorders)

Emotional Quotient (EQ) - 感情商數和 Adversity Quotient (AQ) -逆境商數

以上兩個並非新名詞, 要談如何管理情緒, 學生馬上就能夠對背如流.

不如, 借這一點來發揮一個比較令人感興趣的話題 - 情緒病.
首先, 情緒病不等於精神病,

最低限度, 患有情緒病的人多不會涉及影響他人的異常行為.

不妨先參考一下以下的資料. (資料來源: 心晴行動)
情緒病的成因:


從情緒病開始, 就可以理解到因此而衍生的各種現象.

在上過管理情緒的這一課之後, 除了能夠應付考試,

還可以學懂退一步, 海闊天空.

會心的微笑, 的確能夠解決更多難題.

Sunday, October 2, 2011

Maslow's needs theory

學習概念容易, 掌握運用困難.

如果覺得兩者之間的過渡輕而易舉, 相信只有百年一遇的天才.

在成為天才之前, 不妨看看解說, 加深印象.




上圖的金字塔, 就是心理學的 Maslow's Needs Theory

裡面假設當滿足了底層時, 就會有較上層的需要.

我們可以運用來解讀文章.

1. 中二學生在學校派錢, 派 I Phone


反映父母家長由於工作繁忙, 難有親子相聚時間.

子女在基本的物質 (Secure, Sense of Belongings) 獲得滿足後,

需求由此而往上推, 希望得到朋輩的認同. (Approval and Recognition)

2. 國民生產總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 較高的國家, 反而快樂指數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較低



要解讀這個問題, 首先要弄清楚,  怎樣才得到快樂?

答案可能會數之不盡, 但最基本的還是 "滿足到需要"



GNP 就是反映著物質生活水平, 反過來想,

當每個人要費盡心力, 卻只能勉強維持,

當感覺不到進展, 不快樂就是肯定的.

讓我們向金字塔尖推上一級去看,

就會發現還有超過一半的 "需要" 未能夠 "滿足".

這樣一來, 不快樂的原因, 就變得顯而易見.

Monday, September 26, 2011

半熟

一位餐飲行業的朋友告訴我, 客人經常不滿的食物就是 "半熟".

半熟太陽蛋, 半熟牛排,

無論客人還是厨師, 都無法完全準確地表達心中的準則.

要談半熟的人, 不要誤以為是恐怖的菜色 "煲仔飯"

而是我們都經歷過的青少年時代.



公民教育的重點, 就是權利和義務.

但在 "半熟" 的前提下, 就要分開考慮.  例如:
教導 - 包括強制教育, 犯罪時負較輕的刑責.
由監護人代理 - 為免經驗不夠而錯下決定, 未成年時不得投票, 結婚等.

矛盾的是, 青少年卻是未來的接班人.

如果過份的分隔處理, 就跟被放入象牙塔, 與世隔絕沒有分別.



談到這裏, 學生又再次搬出 "多增加教育", "培養價值觀" 的罐頭答案,

內容空洞, 單靠背誦, 就是致命傷.

要說教育, 就要針對性處理.



可行的建議:
針對毆打傷人, 不妨建議增加流行的拳術訓練,

既可以讓旺盛的精力得到正確的宣洩,

更重要的是在學習時感受到被打的痛, 學懂不能持強凌弱.


解答時多想一步, 就可以令意見變得更實在.

Sunday, September 18, 2011

令人覺得老生常談的事 - 青少年的自尊

本來今次打算簡單地以自尊兩字為題, 但我也覺得太老了.

這樣的話題只要一開始, 好學生都只會用一大堆罐頭答案作回應.

誰也看得出: 小和尚唸經, 多而無心.

但如果切身處地去想, 平凡處又有另一番天地.



自尊就是個人的自我肯定, 來源就是自信.

書本的解說, 就是自尊會影響到學習, 人際關係, 情緒, 抱負...(下略大概一千字)

馬上行動, 以能夠接觸的層面來一次逐個擊破.


你可曾試過, 在某段時間頭頭碰着黑?

甚至曾經用盡心思, 去做好某某事情, 結果強差人意, 適得其反?



我算你是個一等硬漢, 再正面的人, 都會一時間變得垂頭喪氣.  這就是情緒.

"你敢挑戰高峰嗎?"

正常的反應都會說: "先讓我一個人靜靜, 待重要的事處理好, 再考慮以後吧!"

當你認為這是合情合理的答話, 自信已經影響到你的學習, 影響到你的抱負.



幾個合得來的朋友, 經常一起比試球技,

但最近自己的進度停滯不前, 由原來的 "球王", 變成了 "炮灰"

再被挑戰時, 或者你都會說: "我想暫時休息一下"

==> 這就是影響到人際關係.

既然意識到重要性, 終於學懂問問題了, 怎樣去面對解決呢?



當知道這是每個人的本能反應時, 你已經開始能夠跳出框框.

直接的解決方法, 就是透過調整目標,

分層次去完成, 重建自信.

又高又直的樓梯令人感到疲累的時候, 不妨選擇另一條有分段的, 較平坦的.

可能要比原來花較多時間, 但重整旗鼓總比愁眉苦面好.

加上適當的方向和學習方法, 多一次經驗又何妨?

Saturday, September 10, 2011

全球化 - 恐怖主義

911事件, 轉眼已經是十年.

既然要談全球化文化衝突, 911恐怖襲擊就是一個必然要談的話題.

事件的表面陳述: 阿爾蓋達組織, 協持民航客機, 撞擊美國世貿中心.

直接的推論:
1. 伊斯蘭教和恐佈主義深厚淵源
2. 發動聖戰就是襲擊平民.
真可惜, 這樣推論錯誤百出.

恐佈主義的定義
恐怖主義是指對各國政府, 公眾和個人使用令人莫測的暴力, 訛詐或威脅, 以達到某種特定目的的政治手段.
<<大英百科全書>>

恐佈主義的來源並非來自伊斯蘭教,

相反是來自西方, 最初出現於法國大革命後的雅各賓派 (Jacobin),

當時採取極其嚴酷的鎮壓措施, 史稱 "恐怖統治" (Terreur)

而以後曾出現過的恐佈活動更在不同地方出現.
a. 愛爾蘭獨立運動
b. 阿爾及利亞反法國殖民運動
c. 車臣(俄羅斯)獨立運動
d. 斯里蘭卡猛虎遊擊隊
e. 中國東突彊獨運動
f. 美國反新移民的3K黨
看來, 世界各地, 不同原因的都有.

聖戰
聖戰是指 "奮鬥", "努力", "運用最大限度的力量, 氣力, 努及能力對付不被認可的事物"

在伊斯蘭法學, 軍事上聖戰常指對非穆斯林採取的軍事行動, 以保衞及捍衞伊斯蘭為目的.

視為被壓逼下的最後選擇, 但戰爭方式則受許多道德條件的約束.

看來, 聖戰和襲擊平民的關係微乎其微.

全球化和恐怖主義事件的關係
由於全球化縮短了不同地域分隔, 無形中, 增加不同的民族的接觸機會.

但亦須明白, 當中的磨擦和衝突不一定能夠同步減少.

而經濟全球化所造成的結構性失業, 國際性的貧富懸殊,

反而會將種族歧見, 文化衝突放大.

全球合作反恐的具體措施
1. 簽署反恐怖條約
例子: 上海與其餘五地簽訂 <<打擊恐怖主義, 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
2. 成立跨國反恐中心
例子: 東盟和南方共同巿場分別與國合組反恐中心.
3. 交換反恐資訊
4. 加強各國出入境的檢查
5. 經濟制裁
6. 發動反恐戰爭
7. 跨境拘捕跨國恐怖主義者

今次談到這裏, 就在紀念日的前夕, 在此為死難者致哀.

Friday, September 2, 2011

炙手可熱的話題 - 香港居留權

在香港有關種族的爭論, 主要有兩個:
1. 在港南亞裔居民受歧視.
2. 外傭居港權

停一停, 內地到港新移民不能列入以上範疇.

因為內地和特區同屬一國, 而且源出儒家文化,

不能當作全球化, 國際間文化衝突.



在港的南亞裔居民, 多為港英時期已開始居留.

當時殖民地政府屬下的尼泊爾僱傭兵 (啹喀兵, Gurga),

子弟在港接受英文, 法文教育.

課程不設中文, 與香港主流教育完全不同.

所以曾出現過借不懂閱讀中文為由, 拒絕聘用的問題.



至於較近期的外傭居港權問題, 主流傳媒多報導以下的思維方向,

 "以香港利益為依歸, 如果必要時,

不惜透過人大釋法 (一種破壞香港法治的方式), 也要阻止批准."

而拒絕的原因, 較合理的有以下幾個:
1. 外傭居港會增加對香港的福利負擔;
2. 失業率上升;
3. 罪案率上升;
4. 香港環境已經非常擠逼, 不應繼續增加.



但是, 較少提到批准居港權在法律上的可行性.

細想一下, 當作是專業移民,

按照國際移民慣例, 申請者需要以家庭為單位.

如果家傭連同在海外的家人一同移居香港, 相信現時提供住宿的僱主多會拒絕.

從這一點出發, 不妨再逐一拆解一下,
1. 在家傭的協助下, 香港婦女可以上班領薪水, 減少照顧家庭的時間.
經濟上香港沒有受損, 反而得益.

2. 專業移民多要求申請人證明在港被僱用,
如果現時僱主不留住宿, 外傭就要另轉行業, 還有那裏可獲得僱用證明?

3. 現時外籍家傭罪案率不算高, 不如計算一下,
加上居留權後, 罪案就會增加?

4. 香港的出生率全球最低, 相反來說, 我們要想辦法增加勞動力才行.


這個新聞論題, 該還有更新的進展.

還看以後討論和報導, 有沒有進一步的看法.


Saturday, August 27, 2011

全球化 - 國際移民

今次要談的是 - 現代世界中種族問題的重要源頭, 國際移民.




首先要弄清楚, 歷史出現的多是殖民, 難民或販賣式的移民.

在全球化下, 國際移民的模式明顯不同.

現代社會出現的移民分為幾種,
1. 投資移民
2. 專業移民
3. 已發展國家或地區, 吸納低廉勞動人口


泛起了, 停不了.  國際移民帶動資金, 人材, 和勞動力.  也當然帶來了問題.

新聞較常見由移民引發的有關種族問題,


1. 香港 - 南亞裔/印菲泰家傭
2. 中國回民/藏民
3. 北美 -  白種人以外的有色人種
4. 東南亞 - 華人

直覺上認為, 移民人口比例愈高, 種族問題該會愈嚴重.
1. 外來移民難以融入當地原居民生活模式, 被標籤和歧視
2. 外來移民攤分移居地的工作機會和社會福利.


一個小知識, 請細看現時世界各國, 擁有移民百分比的排名

佔國內人口最高比例
佔國內人口最少比例
Qatar
卡塔爾
(中東)
87%
Indonesia
印尼
0.1%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拉伯
聯合酋長國
70%
India
印度
0.4%
Jordan
約旦 (中東)
46%
Romania
羅馬尼亞
0.6%
Singapore
新加坡
41%
Nigeria
尼日利亞
0.7%
Saudi Arabia
沙地阿拉伯
28%
Japan
日本
1.7%

資料來源:
http://www.iom.int/jahia/Jahia/about-migration/lang/en



重申一次, 表面看來, 移民人口比例愈高, 種族問題該會愈嚴重.

但從以上的數據來看, 似乎關係不大.

作一個粗淺的推論,

種族爭端是來自人和人之間的對立感, 多於實實在在的利益.

如果移民造成社會分化和矛盾,

種族衝突應該多出現在移民比重較高的國家或地方.

或許會有一個個似是而非的道理,

但當分割問題, 回到基本原則時, 就可能發現悖論會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