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看主題, 似乎有點摸不着頭腦. 不如先說一個小故事.
話說一位名叫湯馬士的人, 他從英國出發, 到達大西洋的對岸美國探親.
當時還沒有飛機, 輪船抵達後才發現遺失了地址.
於是, 湯先生發了一個電報給遠在家鄉伯明翰的父親老湯: "請問你知道斑尼叔叔的地址嗎?"
等了一天後, 老湯回覆了電報, 答案是: "知道!"
答案簡單直接, 可惜一點用處都沒有.
剪貼新聞, 近來的話題都在談高鐵意外 (或者叫做動車)
不如就試試從各個報導之間, 斷章取義.
1. 雷擊導致訊號系統固障.
2. 改用人手操作後, 追尾列車接收訊號出現問題, 所以發生意外.
3. 電視出現掩埋列車畫面, 原因是為騰出現場空間, 方便拯救生還者.
4. 高鐵恢復通車.
上面都是答案, 不如回過頭來, 動用邏輯推理, 提問問題.
1. 我們所認識, 在香港包括東涌綫, 西鐵, 東鐵, 都有頗長的架空路段.
落成二十年來, 行雷閃電合共出現多少次? 我不知道.
但曾經出現過因為雷擊而故障嗎?
2. 要提問這段問題, 相對比較複雜, 需要層層解剖.
a. 從使用日常通訊器材 (包括收音機, 電話) 的經驗, 訊號 "不良" 比起 "清析" 較容易出現.
b. 交通工具, "靜止" 比起 "行駛" 安全.
=> "通訊不良" = "靜止" 就是最可靠的配搭.
說得直接一點,
安全第一, 只有在訊號完全無誤的時候, 才容許運作.
聽來很合理, 技術上也做得到,
只要將鐵路分成各個路段, 就可以完整監控.
終於可以提出問題了, 既然高速行駛的列車, 等同航空運輸一樣危險.
為甚麼會還會出現 "追尾列車接收訊號出現問題, 所以發生意外" 呢?
3. 學生答題練習出錯, 勤學的一群, 多會把錯處記下, 然後反覆重溫.
目的是找出原因: 是理解有誤, 還是大意失荊州?
車廂殘駭, 等於學生的錯處, 應該怎樣處理才對?
掩埋 (不是移走) 列車, 對協助救援有多大的幫助呢?
4. 近幾年的災難新聞多留意了, 學懂了一個救災術語: 黃金七十二小時.
意思是能夠從現場救出生還者的高峰時間.
意外於7月23日發生; 杭州開往福州 D3115次列車, 於7月24日下午4時36分開出.
最後的一條問題, 誰都懂得問, 也值得去問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